日韩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四虎在线,日本激情网

是誰“秒殺”了長江證券?中銀基金卷入增發(fā)門

2011-03-16 08:23:27      挖貝網

  在公告中顯示的最終機構只有兩家參與了網下的配售,其中一家是申能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其最終出手認購了400萬股長江證券;另外一家則是公募基金中銀持續(xù)增長股票,其認購的金額是前者的三倍,最終認購了1200萬股長江證券。
 

  就在證券市場內外人士還在廣泛猜測是誰秒殺了長江證券之時,長江證券的增發(fā)公告似乎帶領我們一步步逼近真相。
 

  3月9日,長江證券公布了增發(fā)A股發(fā)行結果的公告,最終的結果是原本6億股的增發(fā)計劃縮水了三分之二,增發(fā)的發(fā)行數量僅僅為2億股,募集到的資金總量為25.34億元,而以東方證券為首的主承銷商包銷的數量超過了發(fā)行總量的一半,公告顯示此次承銷團包銷約為1.10億股,占發(fā)行總量比例約為55.03%。
 

  同時令人驚訝的是,在公告中顯示的最終機構只有兩家參與了網下的配售,其中一家是申能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其最終出手認購了400萬股長江證券;另外一家則是公募基金中銀持續(xù)增長股票,其認購的金額是前者的三倍,最終認購了1200萬股長江證券。
 

  何以兩家機構如此“鋌而走險”來參與長江證券的定向增發(fā)呢?從上一周的情況看,長江證券的股價維持在了12.67元的增發(fā)價格之上。對此,華弘證券分析師劉啟向新金融記者表示,確實難以理解兩家機構會以溢價的方式參與增發(fā),如果是看好該股的市場前景和投資價值,完全可以直接在二級市場買入股票。通過記者的綜合采訪,部分人士判斷可能是承銷商拉來的兩家機構來“救場”,這有點類似于新基金發(fā)行募集時的“幫忙資金”。
 

  那么,這兩家機構與此次增發(fā)事件的兩主角長江證券、東方證券是否存在錯綜復雜的關系呢?新金融記者多方采訪,力圖解開謎底。
 

  兩家機構揭秘

  根據此前的公告顯示,長江證券原本計劃不超過6億股,募集資金達到約為76億元,但最終實際的增發(fā)結果是2億股,募集資金約25億元,募集股數和資金量均為原來的三分之一左右,差強人意的募集結果背后原因何在呢?
 

  直接的導火索是3月3日的秒殺事件,當事件發(fā)生后,不管最初長江證券的增發(fā)是否被機構看好,最終從結果來看只有兩家機構出現在公告的增發(fā)名單中。

  首先是申能財務集團公司,根據記者的綜合了解,該公司實際上是與此次增發(fā)的主承銷商東方證券有著同一股東背景,按照這個邏輯推論,在增發(fā)因被人蹊蹺“砸盤”而面臨夭折之時,可能東方證券第一想到的自然就是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申能財務集團公司,在業(yè)內這類財務公司“趕場救火”早已是家常便飯。

  其次是公募基金中銀持續(xù)增長,令新金融記者感到奇怪的是,作為此前常常出現在此類增發(fā)名單中的固定收益類基金,此次竟然集團缺席,而中銀持續(xù)增長作為純粹的股票型基金,單槍匹馬地殺入到增發(fā)的名單中去。查閱歷史資料記者發(fā)現,作為中銀持續(xù)增長前任的基金經理伍軍曾經擔任過東方證券投資業(yè)務總部的負責人,或許兩家的“深厚友誼”就是從那個時候結下的。
 

  
[page] 另一疑點來自于中銀增長基金所重倉的一只股票青島海爾上,新金融記者注意到,根據最近一期的季報十大流通股股東顯示,青島海爾十大流通股股東第二位的是中銀持續(xù)增長,該基金去年四季度末期持有3022.24萬股,占比約為3.37%,巧合的是,長江證券的前十大股東中又有青島海爾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青島海爾與青島海爾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之間是否存在聯系?記者尚無法求證。
 

  對于參與此次增發(fā),中銀基金方面在回復某京城媒體的質疑時書面表示:“中銀基金看好包括券商在內的金融板塊的投資價值。此次參與長江證券的增發(fā),符合公司價值投資的理念;并且嚴格遵守公司嚴密的投資程序管理,是經過反復分析研究、實地調研、仔細甄別、慎重作出的投資決策。”
 

  聚焦中銀持續(xù)增長

  類似的增發(fā)在機構面前遇冷的例子今年已經是第二次出現。在稍早前的長安汽車的增發(fā)中,最終也只有工銀瑞信信用添利債券基金和國聯安基金兩家獲配,且各自的獲配量都很少,分別為300萬股和70萬股。
 

  但此次中銀持續(xù)增長則獲配1200萬股,同時因為其孤獨一枝而顯得分外另類。資料顯示,中銀持續(xù)增長股票去年的年化收益率僅為2.45%,排在銀河基金分類的標準股票型基金中的第83位,位居中游;但今年以來,截至3月10日,該基金的最新年化收益率為-0.76%,未能實現正收益。
 

  點擊中銀基金的網站,中銀持續(xù)增長股票顯然是公司側重打造的一只基金,該基金采用雙基金經理制,其中俞岱曦是基金業(yè)界的老人,有著多年的從業(yè)經驗;而另一基金經理張琦也是公司的助理副總裁,可以說是兩位公司“大佬級”的人物在護航該基金。
 

  但從去年公司四季度配置的十大重倉股來看,似乎缺乏一根投資主線在其中牽引,雖然該基金的整體倉位超過了90%,其中有銀行股民生銀行、保險股中國平安、券商概念股遼寧成大、醫(yī)藥股東阿阿膠、農業(yè)水利股葛洲壩、地產商業(yè)股王府井等,基本是一個板塊一個股,某種程度上做到了“分散持股、分散風險”。
 

  對此,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分析師向記者表示,銀行系基金長期以來給人一種四平八穩(wěn)的印象,而從這只基金的配置來看,重倉股沒有一個明顯的側重點,這雖然不會使業(yè)績在集中持股配置時太過難看,但也注定不會有特別突出的表現,難以避免中庸的命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