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監(jiān)管層面開始推動私募機構參與新三板做市,但在實際調查中,私募準備參與新三板做市的意愿并不高。
近日,《金證券》記者在與北上廣深多家知名私募負責人交流時,得到的回應都是“等等看”,觀望情緒濃厚。
給做市私募開出6個條件
監(jiān)管層正在兌現承諾,加速推進私募機構參與新三板做市的步伐。9月12日全國中小企業(yè)股份轉讓系統(下稱“股轉系統”)召開私募機構做市業(yè)務試點工作部署會,對私募機構參與全國股轉系統做市試點有關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據悉,會議介紹了私募機構參與做市試點的條件及程序。此外,還對參與做市的私募資格提出了6個條件:包括實繳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一億元;近三年年均資產管理規(guī)模不低于人民幣二十億元;申請機構及人員最近三年內未受過中國證監(jiān)會行政處罰;具有符合的業(yè)務實施方案和內部管理制度;設有專門的做市業(yè)務部門,配備做市業(yè)務人員;通過股轉系統測試,且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yè)協會(下稱“中基協”)備案等。
《金證券》記者根據中基協備案信息粗略估計,僅就實繳資本和管理規(guī)模兩個條件來看,已經備案的私募中符合條件的不足四成。
市場不好都在觀望
新三板業(yè)內呼吁私募參與做市的聲音由來已久,但就目前市場現狀而言,私募的熱情并不太高。
昨日《金證券》記者和北上廣深多家私募人士進行了交流,得到的回答都是“等等看”。其中一家深圳知名私募更直白,“還沒看懂新三板,暫時不會參與。”
另一家上海老牌私募則表示,他們很關注這個新聞,“對于私募來說是一個新業(yè)務,更重要的是未來私募或者是民間投行是不是能夠參與更多類似的券商業(yè)務,嚴謹地說我們關注的是監(jiān)管層傳出的信號,但現階段不會去實際參與新三板做市。”
北京一家大型私募則解釋,不參與的原因還是因為新三板市場表現。“如果市場能夠起來,我們應該會找一兩家公司試試水,但現在券商做市都虧本,我們怎敢貿然去做。”
私募們的擔心很正常,《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截至今年上半年,做市排名靠前的券商中,宏源證券做市252家企業(yè),有51家企業(yè)的當前股價低于其成本價,占比達到20%;中泰證券做市298家企業(yè),有44家處于浮虧狀態(tài),占比15%;東方證券做市146家企業(yè),有36家浮虧,占比達到25%。
這些在新三板市場上表現最好的券商尚且如此,其他券商拿到的虧損票則更多。
“推進私募做市一定要配套其他利好政策出臺,否則很難真的讓私募掏錢進來。”天風證券北京方面一位人士對《金證券》記者說。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