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oodo成立早期,我們陷入經濟緊張,雖然渴望大家瀏覽我們的主頁,但宣傳經費卻捉襟見肘。相信這種窘境對創(chuàng)業(yè)公司來說并不少見,那么有什么成本低效果好的解決方案嗎?
我們讀到一些“評論博客”吸引瀏覽量的文章,看上去是個不錯的主意(免費宣傳),并且對前期工作完全沒有要求(不像大型市場調查,需要提前準備多多)。對那些從零開始、苦于吸引第一批用戶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篇文章是對我們嘗試這樣一種宣傳方法的回顧,匯報了我們實踐的步驟、犯的錯誤,和總結的經驗。
基本思路
簡單來說,我們要做的就是確定目標群體,然后在他們會讀的文章下面發(fā)表評論,寄希望于他們能對你的評論感興趣,然后點擊上面的鏈接。
下面是一個例子:員工Andrea在Bufferapp博客(一個與Twitter等社交媒體相連的推送應用)上發(fā)表的文章:
原文題目:“團隊成員分散工作的樂趣和益處”
Andrea在文章下先回復了一堆贊同的話,然后表示“用Twoodo的工具能幫助零散團隊溝通協作”,自然地把話題引到了我們的服務上,最后附上了我們的主頁地址。
兩個月后初見成效:
· 40共評論博客文章:40篇
· 新增訪客:452名(平均每個留言吸引11.25名)
· 新增注冊人數:72名(轉化率16%)
· 每次評論平均花費時間:10分鐘
· 閱讀博客原文共耗時(包括搜索文章、閱讀、評論):6.5小時
· 訪客投資回報率(ROI):每小時70人次
· 注冊投資回報率(ROI):每小時新增11人
· 反饋最佳的三篇博客共吸引訪客數:326人(占總訪客人數72%)
主要結果:
· 6.5小時評論共收獲452位新增訪客,72位新注冊用戶
· 每一小時評論平均換回11位新用戶
· 其中72%的訪客來自回報率最高的三篇評論文章
· 單從評論換回的新增訪客人數看,這種方法宣傳方法還有很多附帶優(yōu)勢:有助于網站社區(qū)建設、發(fā)現相關用戶、挖掘市場、持續(xù)吸引更多用戶。
利:
· 確實有效
· 博主和其他宣傳途徑都能看到你在評論中的宣傳內容
· 關注博主和記者的讀者也能看到 (宣傳面廣)
· 自己(從閱讀中)學習
· 分享(如果看到好文章)
· 成本低
· 發(fā)現有影響力的關鍵點
· 發(fā)現有趣的新信息
· 樹立權威
· 宣傳主頁鏈接
· 注冊Disqus這類社會評論系統,在用戶訪問你的信息時能同時宣傳公司
弊:
· 耗費時間
· 水軍太多,獲益不明顯
· 不可擴展,持續(xù)性不好
· 寫評論要先注冊,費時費力
· 如果博主關閉評論就前功盡棄
· 博主可以刪除這些含有廣告性質的回復
· 有的熱門博客不能評論
· 評論中的鏈接可能讓博主感到不快
· 會碰上文章作者來自競爭對手公司的情況
過程解析
上面說了結果,下面來看看具體使用的方法,出現的問題以及發(fā)現的訣竅。
搶沙發(fā)最有效?不一定。常在網上溜達的訪客一眼就能看出是不是垃圾評論。
如何選擇留評論的目標文章?
當遇到下面的情況:則是適合評論的文章
· 自己的公司網站/產品正好給文中的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 自己的公司網站/產品正好解決原文作者的困擾
· 符合原作者利益
· 與原作者專業(yè)/行業(yè)對口
· 與其他評論者形成呼應
· 原文正好提到或評價了你的產品/服務
如果設想的評論內容與原作者/原文或其他評論無關——這類文章則要默默繞道。
在網站/論壇/博客下評論固然是個有效的宣傳方法,但問題是每篇文章都過目的話實在太耗費時間。這時必須提醒:不能投機取巧。寧可少評論幾篇,也不要采取復制粘貼的粗暴方法。
終歸這種靠評論吸引訪客的方法只能滿足一時只需。適用于公司籌備中、缺少宣傳資金、產品上市前或增長疲軟的特殊時期。
如何為寫評論做準備
1. 用什么身份評論?
最好是Twitter上的個人賬號,其次LinkedIn,再其次Facebook,確保該賬戶上信息積極向上,并與你當前的工作匹配。
2. 如果網站要先注冊怎么辦?
用真名!(注意此文是以國外網絡為寫作背景,國內可能不適用)。如果真名已經被注冊了,可以用“姓名+公司名”組合。不要用數字!盡可能高用戶名給人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照片選擇:正裝照是個不錯的選擇,符合工作性質,避免奇裝異服。
3. 個人簡介
手頭應該準備好一份個人簡介的范本,在需要的時候只要簡單地復制粘貼就行。簡介中應當包括URLs/網址鏈接,并復查確認網址正確。
4. 充分利用bit.ly
Bitly是一項網址縮短服務,還能實時跟蹤連接的每次點擊以及點擊用戶的情況,統計與短鏈接有關的所有歷史數據,幫助用戶有效追蹤評論的效果。通過Google Analytics,則能反應用戶在點進網站后的動作情況,是匆匆掃一眼就關閉頁面還是點開了多個鏈接。
5. 圈定有關文章來源——制作相關博客/作者/網站的一覽表
可能有幫助的一些網站:
· Technorati(博客搜索引擎)
· Topsy (是一家分析社交網站內容并預測結果的公司,對海量的主題、內容、標簽進行辨識分類,并分析得出未來趨勢。于近日被蘋果收購)
· Alltop (博客搜索引擎)
· Tweetdeck/Twitter (關鍵詞搜索)
· Getprismatic (綜合新聞匯編)
· Contentgems
· HackerNews (新聞站點)
· Google (搜索時用問號結尾,查大概5-10頁)
· 提供經用戶自行整理的二級內容的網站(如Paper.li,scoop.it,flipboard等)
6. 標簽查找
幫你找到關鍵詞匹配的內容,節(jié)約時間。常用一些與行業(yè)有關的搜索關鍵詞。
7. 用excel表格追蹤進度
將查找過的關鍵詞記錄在excel表格(或者其他任何記錄應用)中,避免重復查找。
發(fā)現一篇合適的好文章,不要匆忙評論,先大致考察一下:
· 文章是不是允許評論?別不管三七二十一寫了一堆白費功夫
· 什么時候發(fā)布的?人氣怎么樣?實現要對評論發(fā)布后能換來多大匯報心中有數。如果是很久前發(fā)布的,通常評論了也不會有什么收效(但如果博主一直在回復評論的文章算作例外)。
· 作者是否來自競爭對手公司?如果是,評論很可能被刪除
上面的考察完畢后,再想一想——
· 評論中是否將給出有意義的建議/批評/表揚?
· 給出的連接是否與原文所在網站相關?
如果都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那么恭喜你,這確實是一篇適合評論的文章!
仔細選擇評價的內容,留一個空洞的“路過”并不能收到什么實際效果??赐晡恼?,確保自己提到的內容沒有和文章中某句話重復。注意評論內容的質量,文字的結構、措辭得體,言真意切,不要讓人覺得是機器在回復就好。情真意切地表達為什么自己的產品/服務適合文中提到的情況,勇于承認自己是公司的代表(而不是人們通常反感的托兒)。
最后,不要忘記最關鍵的部分,加上你公司的網址(或產品)。注意一定要是bitly之后的網址,便于收集追蹤數據,不然老長一串看著就很糟心。
用問題或希望結尾,表達自己提到的服務/產品能急人所需。如果點擊“提交”后自動彈出“是否在有回復時發(fā)送郵件提醒”,則選擇“是”。在別人回復時及時反饋,以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同時證明留言的不是機器人)。
每回復一個, 都要在excel表(或其他記錄)中記錄一筆。定期查看bitly統計報告,以了解從哪些網站、作者或文章獲得的收益最大,這些信息源將成為日后類似宣傳方式的終點目標。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