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月起,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居民綜合水價由每噸4.2元下調(diào)至3元,供水企業(yè)虧損由政府承擔。(11月24日《人民日報》)
近來水電氣等公共產(chǎn)品價格都在調(diào)整,尤其城市自來水價普遍看漲,電價氣價也在醞釀漲價。萬綠叢中一點紅,齊齊哈爾市主動降低自來水價格,如同一股暖流,給這個寒冷的冬季增添了一份溫暖,讓百姓感受到了暖意。
今年以來許多地方逆民意而動調(diào)高水價,受到普遍質(zhì)疑,批評之箭都射向供水企業(yè)。但我以為,這種批評或許有失偏頗,近年來供水成本增加較快也是事實,水企也許真的虧本,只是虧多少值得生疑,而水價普漲的最大幕后“操手”則是政府責任擔當?shù)娜笔?,即不愿為供水必要的虧損提供補貼。
齊齊哈爾降水價的最大價值是彰顯著政府責任兜底,即制訂市民普遍能接受、能承受的自來水價格,在此基礎上的所有虧損由政府埋單。相比而言,一些地方將原屬國有的供水單位改成私營、股份制等,政府當甩手掌柜,水企當然不愿做虧損買賣,漲價就成必然。
自來水具有公共產(chǎn)品屬性,財政為市民用水部分埋單完全必要。這可分兩步走,第一是確定居民家庭基本生活用水是多少,定價不能高,保證絕大多數(shù)市民能承受,虧損部分由政府補給水企。在此基礎上實行第二或第三階梯水價,完全按市場或高于市場價供水。齊齊哈爾測算每年補貼虧損“窟窿”大約1000多萬元,大城市或許會多一點,我相信每個城市都能拿得出來,關鍵在于想不想盡這個責任。
由此及彼,目前電價上漲也理應秉承政府責任兜底的理念。 (尹衛(wèi)國)
(來源:廣州日報 )
相關閱讀